English

乒球俱乐部之路有多宽

1998-09-01 来源:生活时报 天阳 我有话说

首届主客场制的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虽然称不上轰轰烈烈,但仍在国内体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,在体味到了这一新赛制的魅力之后,人们不禁会问:主客场俱乐部联赛究竟有多少生机?乒球俱乐部之路到底有多宽?

中国乒乓球俱乐部兴起于双轨制运行的倡导之下。但是即使在主客场联赛应运而生之后,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格局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改变,相对于运动队的建制,俱乐部制依然是处于陪衬地位的。因为起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还难以很快得到解决,俱乐部之路不得不在一条相对的窄轨上来运行。

首先,赛制制约着俱乐部的发展。依照现在的形势,一支俱乐部队只须拥有“三杆枪”便可以包打天下,而能打主客场制的只有男女16支队伍,对于优秀的乒乓球选手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内乒坛来说,这显然是难以满足需要的,很多选手面对这个战场不得不坐壁上观。改变这样的局面,有赖于增加参赛队伍、延长联赛时间、增加上场队员数量等等,这在近期内还较难变成现实。俱乐部的队员少,倒是显得比较“经济”,有利的方面在于投资少、见效快,企业乐于参与,但对于俱乐部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益处。虽然联赛有升降级,但参加主客场比赛的俱乐部数量还有限,还要分组循环,而不是打大循环,比赛似乎形不成多大气候。

其次,体制使得俱乐部缺根儿。存在倾斜性的双轨制,自然使乒球俱乐部的地位无法跃升,队员回俱乐部打比赛仿佛有走亲戚、回老家挣奖金的感觉,尤其是俱乐部与体委、体工队之间的关系无法理顺,俱乐部拿钱多、定事少,自身的运作缺少足够的自主权,以致常常引来一些俱乐部的抱怨。尤其是打过联赛之后,俱乐部似乎和自己的队员没有什么依属关系,容易让俱乐部产生一种失落感。从规范的角度讲,这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
再次,乒坛环境令俱乐部暂难展翅。一方面集训体制是中国乒乓球在世界赛场上常胜不衰的一件法宝,轻易不会作出改变;另一方面除了三大赛事外,乒乓球职业巡回赛也贯穿于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,国内的俱乐部联赛往往只能见缝插针,形不成主旋律。就犹如乒乓球擂台赛一样,人们更多的还是把这个比赛作为一种余韵来品味,而并非像真正的大赛那样去观赏。

乒坛双轨制的运行目前看自然还是利大于弊,但对于俱乐部的发展来说就显现出了种种不足,随着主客场联赛的逐渐推进,这些矛盾都会日益暴露出来,只有解决好了,中国乒乓球俱乐部才能真正扬帆远航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